返回網站

疫情下的親子溝通:運用這3個原則,達成雙贏的有效溝通!

· 奇德觀點,冬夏令營

待在家的時間變長,衝突反而變多?

小孩是不是常常對家長做出這種表情?

孩子在家上網課的生活也一個月了,隨著相處時間變長,感覺應該更瞭解彼此,但實際上演的卻是親子衝突的增加。

為什麼關係親密的親子反而容易起衝突,且越演越烈?這是因為當面對的是親密的人,我們反而越容易採取「暴力」的溝通方式—互相責怪、埋怨,最後導致更大的衝突。

那麼,有沒有辦法能使彼此間的溝通不要如此劍拔弩張,而是和平又有效呢?

自然是有的,那便是「非暴力溝通」!

什麼是非暴力溝通?

broken image

非暴力溝通便是去除溝通中的暴力成分,例如單純的責怪與埋怨,以達到有效溝通。此方法的三大重點在於闡述客觀的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、與明確地說出需求

以下會針對這三大重點一一舉例說明:

一、提出客觀陳述

客觀的描述發生的事情,避免加入主觀的評論。

(O)「你今天對我發了兩次脾氣。」

(X)「你脾氣怎麼那麼差!」

二、說明自己的感受

這步驟需要區分自己的「感受」與「想法」,因為這兩個不同的東西常常會被搞混。

感受:相對客觀,是指事實發生當下自己的情緒。

想法:相對主觀,是自己詮釋事實後的意見。

「你今天一整天上課都不專心,媽媽會覺得有點擔心。」→感受

「你今天一整天上課都不專心,你是不是都不想上課只想玩。」→想法

若劈頭就把想法往孩子身上丟,孩子會覺得家長根本沒有要聽他說話或解釋,語氣自然就會變得不好,無非是火上加油。

三、講清楚自己的需要

用具體的描述來表達自己的需求,而非顧左右而言他或是算舊帳,避免孩子覺得已經照家長的話做了,怎麼家長還是不開心?

假設家長希望孩子不要邊吃飯邊滑手機,因為她想和孩子聊聊今天一整天的狀況

(X)「不要邊吃飯邊滑手機!」→孩子不滑手機轉而看電視→家長沒滿足自己真正的需求,也不開心,繼續罵孩子不要看電視→孩子覺得莫名其妙,明明已經照做了爸媽怎麼還是不開心?

(O)「我希望你不要邊吃飯邊滑手機,而是我們可以一起聊天。」→孩子明確了解家長的需求。

不知道大家會不會運用這三個原則了呢?其實它們的核心便是不加入過多主觀臆測,表達「我想與你溝通」的隱含意義,而非一開始就讓氣氛變得僵持不下或火爆。當然,讓這三點變成直覺是需要長期練習的,所以每當想開始「劈頭痛罵」時,可以搭配深呼吸並想想這三個要點,冷靜一點後再開始說話,相信彼此的溝通會更加順暢。

除了家長之外,孩子也該練習掌握溝通技巧!

broken image

奇德王國於今年暑假特別打造一門線上課【打動人心的溝通術:最佳銷售王】,從銷售切入溝通四步驟,讓孩子同時養成商業思維提升溝通能力

更多線上課程資訊請點擊👉奇德王國官方網站

想看更多文章請點擊👉奇德觀點